(丹麥隊幕後功臣:張連營) 他是天津爺們,更是世界羽壇的“丹麥教父” 高手不願意和你說的2個網前技巧,掌握一個就很牛! 菜師兄覺得理解張連營指導的講解必須了解一個背景,即張指導是一個實戰型的教練,前後為丹麥國家隊服務超過了20年。他對技術的理解已經脫離了教科書,而完全是為實戰而實戰。實戰中最關鍵的兩個點就是穩定性和速度。穩定主要指:在激烈的多拍和高速對抗中減少失誤。速度有2層意思:一是技術動作要跟上來球的速度;二是出球的速度要對對手構成威脅。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兩個思路,看看張指導的網前技術講解。 一、如何提升穩定性 (1)整體思路,極簡化技術動作結構和揮拍發力軌跡:架拍+發力(打球) (好的反拍彈後場:架拍+發力) ![]() (不推崇的,反拍彈後場:先架拍+降低拍頭+發力擊球) 張指導的金句,“準備完就打”。這個思路基本上貫穿了張指導的所有技術,不管是網前搓勾推還是後場高吊殺。接下來我們需要進一步理解何謂“準備”何謂“打”。 (2)架拍一定要穩,不要晃動 (好的正手搓球架拍;手臂盡量舒展,拿一定的高點+腰腹繃緊) (不好的正手搓球架拍,手肘過低+手肘太鬆有晃動) (好的反拍搓球準備,手臂舒展+繃緊腰腹) 準備動作以穩為主,所謂穩定,簡單說就是一個不晃動的拍面。在擊球過程中,拍面起始速度是零恰恰是最好控制的。這裡還要注意想要架拍穩,除了手臂的穩定,身體重心,特別是軀幹核心的穩定也是關鍵。 (3)協調性要好 (反拍勾球,動作軌跡略微複雜,先抬高手臂再降低手臂+改變拍面) ![]() (反拍勾球對協調性要求較高) 勾球是相對複雜的技術動作,需要良好的協調性才能完成。反手勾球難在手臂和拍面的配合。協調性起的作用在於,即使手臂扭動也能保持拍面相對的穩定。 (4)發力軌跡短 (勾球的核心,就是擊球瞬間改變拍面) (好的反拍勾球,乾淨利落) 張指導的勾球帶有明顯的收力製動。 (5)發力的時機,挨到球再發力 (拍面要挨著球頭以後再發力完成擊球動作) 拍面越靠近球頭,越能保證擊球點吃的準,同時也加大了對手判斷回球方向的難度。 (6)題外話:勾球的擊球點到底在哪裡 (勾球的最佳擊球點到底在哪裡?) 一般人的理解,往左邊勾球擊球點在球頭右半邊,往右邊勾球擊球點在球頭左半邊。張指導這裡提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想法。即勾球的擊球點和搓球(展搓)類似。比如正手網前,展搓的擊球點在球頭的下面+偏左,李指導推崇的(一致性和隱蔽性)最佳勾球擊球點,也是在展搓的擊球點,即往左側勾球,擊球點依然偏球頭的左側。 對於這個見解,菜師兄剛開始很難理解,但拿拍子試了一哈,在帶一點“吃球”感覺的情況下真的能做到。注意羽毛球規則裡面已經取消了吃球的判罰,只要動作是一次性完成的,即使吃球也不會受到判罰。張指導這種偏同側擊球點勾同側球的技術需要建立在熟練的球感和動作協調性上。 二、如何做到出手速度快+出球速度快 (1)手指發力,短促發力 ![]() (網前小技術,依然強調手指擠壓發力) (好的正手勾球,收力製動,把球碰出去) (不好的正手勾球,揮拍軌跡過長,感覺是帶出去的,發力不集中,出球速度慢) (好的正拍推挑,有明顯的收力製動) (好的反拍推球,有明顯的收力製動) ![]() (實戰中,不用擔心手指力量不夠,因為前場擊球往往會加上上網的慣性,定能打出足夠力量的回球) 手指由松到緊,就是手指擠壓發力,這是張指導推崇的核心發力法式。發力快,動作簡單。這個技術不但用來打後場球,前場的搓勾依然帶有明顯的收力製動。 (2)動作簡潔 (架拍+變勾球,沒有任何多餘動作) 這個和前面說的簡化技術結構類似,簡單的動作往往更適合在高速對抗中跟上來球的節奏,和完成不同的技術動作。 彩蛋: (張指導除了球打得好,HIP-POP也是不錯的) (高級階段,在穩定的基礎上,延伸思路,加入想做的動作就是“假動作”) |